行星模型是誰提出的 行星模型的主要內容
2022-08-06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行星模型是歐內斯特·盧瑟福提出來的。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chuàng)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里將原子分裂,同時又在同實驗里發(fā)現了質子,并且為質子命名。人工核反應的實現是盧瑟福的另一項重大貢獻。自從元素的放射性衰變被確證以后,人們一直試圖用各種手段,如用電弧放電,來實現元素的人工衰變,而只有盧瑟福找到了實現這種衰變的正確途徑。
行星模型的主要內容
1、原子的大部分體積是空的;
2、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
3、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在原子核內,且?guī)缀跞抠|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內部。帶負電的電子在核空間進行繞核運動。
行星模型的現實意義
盧瑟福的理論開拓了研究原子結構的新途徑,為原子科學的發(fā)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然而,在當時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盧瑟福的理論遭到物理學家們的冷遇。盧瑟福原子模型存在的致命弱點是正負電荷之間的電場力無法滿足穩(wěn)定性的要求,即無法解釋電子是如何穩(wěn)定地待在核外。1904年長崗半太郎提出的土星模型就是因為無法克服穩(wěn)定性的困難而未獲成功。因此,當盧瑟福又提出有核原子模型時,很多科學家都把其看作是一種猜想,或者是形形色色的模型中的一種而已,而忽視了盧瑟福提出模型所依據的堅實的實驗基礎。
天體行星模型是指什么
天體行星模型是指衛(wèi)星繞中心天體。所謂“行星”模型指衛(wèi)星繞中心天體,或核外電子繞原子旋轉。它們隸屬圓周運動,但涉及力、電、能知識,屬于每年高考必考內容。
解決星體問題是萬有引力定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天體環(huán)繞運動中模型的建立,是解決星體問題的重要方法,天體運動的模型分為行星模型,雙星模型和三星模型等,這三種模型沒有嚴格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行星模型是誰提出的 行星模型的主要內容


時拉比為什么是粉色的 時拉比介紹


潑水節(jié)是過年的習俗嗎 要做哪些事情


孟子提出的四端是什么 孟子提出的四端是指什么


618是中國的什么日子 618的價格比平時真的優(yōu)惠嗎


七夕節(jié)是干什么的 七夕節(jié)要吃什么傳統美食
